婁底湄江風景區集泰山之雄,納漓江之秀,被贊譽為三湘一秀、楚湘奇觀,是一處集自然風光涵,巖溶地質遺跡為特色的綜合性景區,同時也是一座地質公園,以“絕壁畫廊”、“天下第一佛泉”為特色,融秀美風光、地質奇觀、獨特文化于一身。在領略自然風光之余,民俗山歌、戶外運動基地等豐富多彩的娛樂讓人們于情于景中享受假日樂趣。景區配套完善了郵電通訊、道路交通、供電供水、賓館飯店以及醫療衛施,具備了較好的旅游接待能力,初步形成“三日游”旅游格局。
湄江景區的天生橋又名神仙橋,位于漣邵盆地車田江向斜東翼茅口組灰巖中,由千百年年來地下水的溶蝕做用和重力崩落作用而形成。是中國在碳酸鹽鹽溶發育區中所發現的一座雙曲三孔自生橋。在橋南,為一座單孔橋,高40米,跨度10米,人稱“內仙橋”過小溪,稍偏北,則又可見一座雙孔橋高,50米,人稱“外仙橋”。內、外兩座仙橋相連一體,則構成一座完整的妙趣天然的三孔立交橋,橋下有小溪流過,橋旁4座小石峰,又恰似四個橋墩。
蓮花涌泉位于觀音崖-藏君洞景區內,為一大流量的上升涌泉。涌泉流量最大5000L/S,最小500L/S,為一終年不斷水的涌泉。泉水從5個環抱的泉眼中涌出,每個泉眼動水直徑1~2m。
為一大型天然溶洞,溶洞長25000米,已探明洞長4000m,洞內洞中有洞、洞中有河,迂回曲折,地下河流水潺潺,溶洞分布在石炭系中、上統碳酸鹽巖中,洞內鐘乳石十分豐富:石筍、石柱、石幔、石樓、石像比比皆是。洞內構造奇特,石鐘乳千姿百態、絢麗多彩,景觀奇秀,珍品奇絕,是中國少有的大型碳酸鹽巖巖溶洞穴之一。已開發的4000m洞穴中,由十二個大的溶洞群構成,由洞口往里有護君堂、惠帝殿、兩重天、南巡廳、不夜城、龍鳳宮、北國廳、江南廳、江河壩、閱兵場、國寶廳等溶洞景觀區。溶洞一般高5~30m,長60~100m,寬10~20m,面積60~200㎡。十二個溶洞沿地下河呈串球狀分布,洞與洞之間有巷道(地下河管道)相連。
湄江觀音崖海拔高度為499.8m,相對高差達300m,為一懷抱半圓型峭壁,環形直徑約500m,侵蝕形成的環圓形巷道式峭壁。觀音崖原為落水洞因地殼上升,不斷崩塌而形成,崖壁上仍發育有觀音洞、藏佛洞、羅漢洞、盤蛟洞、藏經洞等覺壁五洞。
湄江風景區的十里畫廊位于黃羅灣壁,被譽為“三湘一絕“,峭壁巍弘,沿湄江西岸呈南北展布,沿湄江西岸呈南北展布,長3500米,與河床相對高差達360米,懸崖斷面近乎直立,懸崖峭壁上因風化作用姿多彩的奇異畫面,其色彩隨季節一副色彩斑斕的十里畫廊,可謂華質專家考證,在巖溶地貌區有如此實屬罕見,屬國家級地質遺跡。
塞海湖為一天然巖溶湖泊,亦稱湄塘湖,古為“安化八景”之首,水域面積達800萬立方米,湖面標高329.7米,沿北西向構造裂隙溶蝕形成的地下因地殼抬升至地表,此湖原為沿北西向構造裂隙溶蝕形成的地下溶洞中的暗河,后因地殼抬升至地表,遭風化、剝蝕、侵蝕、溶蝕后洞頂塌陷墜落,逐漸發育成湖。
仙人府為由垂直節理裂隙在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和重力崩落作用下形成的大型天生橋。是一個由懸崖峭壁、天生橋、巖溶洞穴群、峽谷、瀑布、溪流組成的地質遺跡景觀群。
仙人洞長280米,寬30米,高60米,其特點是洞中有洞,洞內見天,天下飛橋,橋下流水,水流成瀑,瀑落龜石。尤其是天然的兩座天生橋凌空飛架,橋高50米,跨度30米,屬世界罕見的自生石拱橋。其雙孔天生橋形似“湄”字拼音首寫字母“M”,單孔天生橋形似“江”字拼音首寫字母“J”,合二為一組成了“MJ”——湄江,是中國內具有典型域名標志的景點。
香爐山景區為一衰老的峰林地貌,山峰垂直高度一般在30~150米左右,主峰香爐峰海拔587米,相對高度近100米,形似一座香爐。是由于地表水的侵蝕和地下水的溶蝕及沿節理裂隙而進行的物理風化作用形成的漏斗、洼地、石錐、石峰、一線天等獨特的地質地貌景觀群。石峰形態各異,似人似物,類禽類獸,栩栩如生。其主要景點有:香爐峰、一石八景、得勝門、古戰場、古炮臺、天彈待發、伏兵壕、石旗、華表、雄獅守寨、午門等。特別是“一石八景”巖柱,危立在寬闊的坪地之上,高20余米,從八個不同角度觀望可呈現“慈母背子、嚴母教子、夫妻送子、雙親探子、相思母子、二老盼子、歸鄉游子、朝圣母子”八種不同形態的景觀。
三道巖門位于漣源湄江風景區的塞海湖上。三道巖門就是三層巖門,是漣源湄江風景區當地的獨有的山峰組成。漣源湄江風景區的三道巖門一共有三層,層層疊疊,依次矗立?,F在漣源湄江風景區的標志性的景觀就是三道巖門,對外的任何宣傳上,三道巖門都是一種符號,代表漣源湄江風景區美景的符號。三道巖門的第一層巖門叫做合心崖,當地人又叫合掌崖。隔河對峙這種奇觀目前只有在漣源湄江風景區的塞海湖才有。第一道巖門還有個名稱叫做“東天門”,從第一道巖門向內望去,可以看到漣源湄江風景區的第二道巖門,也就是“中天門”。漣源湄江風景區“中天門”左邊高,右邊低。第二道巖門出轉彎,之后水面逐漸變寬,水流也逐漸變得緩慢。從漣源湄江風景區的第二道巖門通過,這就是漣源湄江風景區的“鷹嘴崖”。第三道巖門,叫做“西天門”,這第三道巖門距離前兩道巖門距離比較遠。第三道巖門也是黃羅灣十里峭壁的東大門,崖高80多米。寬20多米,形狀跟東天門有些類似。漣源湄江風景區的三道巖門在各處的宣傳畫冊上都可以看到,這是湄江標志性圖案。
長壽瀑位于湄江仙人府景區的仙人洞的盡頭,從洞口乘船往洞內經過巨大的聚仙廳來到仙人洞的盡頭就可看到一道近30m高的天然瀑布展現在眼前,這就是長壽瀑,水流從峭壁上垂直而下沖擊著下方靈龜石。清朝時候的縣志也把這里稱為靈龜洞。
各地棵乘長途車到達漣源,后在新汽車站搭乘“漣源→湄江”的汽車,即可。
婁懷高速,漣源/石馬山/S210出口離開;沿G207行駛,在洞庭山村進入X031,即可。
湄江風景區地處漣源市城西北,踞藍田鎮30公里??偯娣e108平方公里。東起肖家村,西至桃溪村,南抵深坑村,北達跑馬村。由石陶、古塘、漆村、大橋、四古五個鄉中的40村組成。踞冷水江波月洞45公里,婁底市50公里,是湖南旅游網絡的中心地帶。
它的自然景觀類型為巖溶地貌,有著千姿百態的地表和地下景觀。湄江獨特的地質景觀,明顯區別于云南石林、廣西桂林、湖南張家界等著名景觀而獨具一格。
湄江風景區屬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熱量豐富,溫度適宜,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6-17.3℃。年平均日照時間1538小時,東部多于西部。無霜期268天。全市年平均降水1406毫米,降水總量113.95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