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于1924年親手創辦,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共同創建的大學,是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具有鮮亮紅色基因、追求卓越品格和愛國奮斗精神。中山大學起初校名為國立廣東大學。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學校于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如今的中山大學,由1952年院系調整后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過部省共建,在國家、地方和社會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學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形成了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一流辦學特質。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山大學形成了三校區五校園統籌發展的辦學格局,在廣州、珠海、深圳扎根辦學。廣州校區重點提升文、理、醫傳統優勢學科,珠海校區重點發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藍學科群,深圳校區著力發展新醫科、新工科、新農科,各校區統籌規劃、錯位發展,三校區五校園共同支撐中山大學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大學名稱 | 省份 | 科類 | 年份 | 錄取批次 | 招生類型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線 | 專業組 | 選科要求 |
中山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48/2940 | 425 | (03) | 物理、化學(2科必選) |
中山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45/3241 | 425 | (02) | 物理必選 |
中山大學 | 北京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43/3428 | 425 | (01) | 不限 |
中山大學 | 天津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普通類 | 684/- | 463 | (3) | 物理、化學(2科必選) |
中山大學 | 天津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普通類 | 670/2271 | 463 | (2) | 物理必選 |
中山大學 | 天津市 | 綜合 | 2022 | 本科批A段 | 普通類 | 670/2271 | 463 | (1) | 不限 |
中山大學 | 河北省 | 物理類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21/4073 | 430 | ||
中山大學 | 河北省 | 物理類 | 2022 | 本科提前批B段 | 國家專項計劃 | 601/9445 | 430 | ||
中山大學 | 河北省 | 歷史類 | 2022 | 本科批 | 普通類 | 614/1029 | 443 | ||
中山大學 | 河北省 | 歷史類 | 2022 | 本科提前批B段 | 國家專項計劃 | 611/1225 | 443 | ||
中山大學 | 山西省 | 理科 | 2022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類 | 589/3992 | 498 | ||
中山大學 | 山西省 | 文科 | 2022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類 | 584/434 | 517 | ||
中山大學 | 內蒙古 | 理科 | 2022 | 本科一批 | 普通類 | 578/2783 | 427 |
中山大學2023年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關文件規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條 中山大學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有利于科學選拔人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公平的原則,選拔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二章 學?;靖艣r
第三條 學校全稱:中山大學
第四條 學校國標代碼:10558
中山大學以統一代碼(10558)進行招生。
第五條 校址:
廣東省廣州市(廣州校區南校園、北校園、東校園)
廣東省珠海市(珠海校區)
廣東省深圳市(深圳校區)
第六條 辦學層次: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第七條 辦學性質:教育部直屬綜合性重點大學,國家 “雙一流”建設高校。
第八條 辦學歷史和戰略目標: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于1924年親手創立。新時期中山大學的戰略目標是扎根中國大地,為穩居國內高校第一方陣,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努力奮斗!
第九條 頒發學歷學位證書:凡具有中山大學正式學籍的學生,在規定修業期限內,取得規定的學分,達到畢業要求者,頒發中山大學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中山大學學位并頒發學位證書。
第三章 組織機構
第十條 中山大學本科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學校本科招生工作。
第十一條 中山大學教務部招生辦公室為學校常設機構,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招生政策和制度,在學校本科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負責學校招生工作的組織實施。
第四章 招生計劃
第十二條 2023年學校計劃面向全國各?。▍^、市)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7730人、華僑港澳臺學生500人。
第十三條 學校根據國家政策導向及學校辦學情況,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各地生源數量和質量、選考科目和學校要求,確定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由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布。
第十四條 學校預留計劃用于調節各地統考上線生源的不平衡及解決同分數考生的錄取,預留計劃使用原則為“集體決策,公平公正”。預留計劃不超過招生計劃總數的1%。
第五章 錄取規則
第十五條 學校根據各?。▍^、市)生源情況,確定投檔比例。在順序志愿投檔的批次,一般按照不超過各省公布的招生計劃數的120%調檔;在平行志愿投檔的批次,一般按照不超過各省公布的招生計劃數的105%調檔。在平行志愿批次,已投檔至中山大學的考生,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體檢合格且服從專業調劑的情況下,均不退檔。
第十六條 學校調檔時認可各?。▍^、市)招生主管部門根據教育部相關政策給予考生的政策性加分;同一考生如有多項政策性加分,只取其中最高一項分值,且原則上加分不得超過20分。所有高考加分項目及分值不適用于安排不分省計劃的高水平運動隊招生。
第十七條 對已進檔考生,學校按分數(投檔成績)優先的原則從高分到低分進行錄取,不設專業志愿級差;投檔成績相同且招生計劃余額不足時,優先錄取實際高考成績高的考生,仍相同時則按照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確定的同分排序進行錄取,無同分排序規則的批次參照所在?。▍^、市)本科普通批次執行。學校在內蒙古自治區執行分數優先(分數清)錄取規則。
第十八條 學校在全國大部分?。▍^、市)實施滿足考生專業志愿的規則??忌顖蟮膶I志愿都無法滿足時,若服從專業調劑,則根據考生成績調劑到其他專業錄??;若不服從專業調劑,不予錄取。
第十九條 未完成的招生計劃,根據各?。▍^、市)要求進行公開征集,仍未完成的,調配到生源充足?。▍^、市)安排錄取。
第二十條 招生專業不限考生應試外語語種;除外語類專業,其他專業主要以英語作為第一外語安排教學。
第二十一條 錄取時以《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為基本依據。若新生入學后體檢不合格,按照《中山大學本科生學籍管理規定》中有關條款執行。
第二十二條 民族班、新疆協作計劃、內地西藏班、內地新疆高中班、國家民委專項計劃等的招生錄取,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三條 國家專項計劃的招生錄取,根據教育部及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規定執行。
第二十四條 強基計劃、綜合評價、外語類保送生、保送運動員、高水平運動隊、藝術類音樂表演專業、高校專項計劃(農村學生)等招生錄取,根據教育部、生源省份及中山大學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華僑港澳臺聯合招生、澳門保送生、澳門“四校聯考”、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本科面試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等招生錄取,根據教育部及中山大學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六條 新生入學后,根據國家和學校有關規定進行入學復查。復查不合格的學生,按照招生工作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十七條 2023級新生大一在廣州校區南校園集中培養,大一學年結束后進入高考錄取專業所在院系的校區(園)培養。
第二十八條 學校為學生提供多元化成長路徑,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除強基計劃、外語類保送生、高水平運動隊、保送錄取運動員、藝術類專業外,學生在一至四年級均可申請轉專業。
第二十九條 學校嚴格執行省級以上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批準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除了音樂表演專業執行 10000 元/生·學年學費標準外,其他專業的學費標準按 5480-8000 元/生·學年收取,住宿費標準為 750-1600 元/生·學年。具體請在各省公布的本科招生目錄或登錄中山大學信息公開網查詢。
第三十條 學校為家庭經濟困難新生設立“綠色通道”,承諾不讓任何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獎學金、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等資助政策按照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和中山大學相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一條 中山大學教務部招生辦公室對招生工作履行職能監督職責,紀檢監察部門履行專責監督職責。中山大學招生工作接受新聞媒體、考生和家長及社會各界的監督。
第三十二條 本章程由中山大學校長辦公會審議通過,適用于中山大學2023年本科招生工作,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三條 本章程由中山大學教務部招生辦公室解釋。
中山大學教務部招生辦公室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中山大學西北區524棟
郵編:510275
招生咨詢電話:020-84036491
檢舉控告電話:020-84115582
中山大學主頁:www.sysu.edu.cn
中山大學本科招生網:http://admission.sysu.edu.cn
中大招生微信公眾號:中大招生(sysuzs)
本章更新于2023年6月,最新章程以官網為準。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山大學現有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38個、省部級平臺243個,學校著力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天琴中心、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極地”號破冰科考船、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精準醫學科學中心、華南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中大譜儀、綠色化學與分子工程研究院等重大平臺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支撐未來發展的創新體系正在形成。
2022年中山大學科研經費保持40億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獲批24項,比歷史峰值增長20%。2022年,學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申報期獲資助項目數1047項,立項數連續七年排名全國高校前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再次實現突破,獲批牽頭2項,全國并列第二。我校國社科年度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立項總數75項,位列全國高校第三;兩類項目立項數之和已連續七年居全國高校前三,七年立項總數位于全國高校第一。學校建有一批科技創新能力強、國內外學術影響力高的科研創新平臺。
學校使命: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致力于培養“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的優秀人才;傳承優秀文化,追求卓越創新,促進國家社會文明事業發展。
戰略目標:扎根中國大地,加快進入國內高校第一方陣步伐,努力邁進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辦學理念: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辦學方向,培養“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守護大學精神、文化和價值,守護現代大學制度;倡導“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守護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師資隊伍的學術水平;確立教授在學校事務中的學術主導地位。
指導思想:緊緊抓住學科建設這個高校發展永恒的主題,堅持面向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文理醫工的全方位融合發展。
辦學特色:綜合性、創新性、開放性。
發展模式:綜合性:多學科融合發展;研究型:突出學術研究的地位;開放式:對國際與海外、社會開放辦學。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山大學成為全國首批有權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單位之一。
1987年12月,國家教委批準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成立。
1993年開始,教育部、衛生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山大學。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中山大學。
2010年11月,中山大學醫科成為教育部、衛生部首批共建高校醫學院。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5年7月,中山大學入選“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名單。
2019年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萍汲晒D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2020年,中山大學成為粵港澳高校智慧校園聯盟創始成員。
2021年,首批加入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聯盟。2月,中山大學入選第二輪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10月21日,中山大學與澳門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旅游教育合作聯盟”。11月12日,中山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成立,這是該校成立的首個學部,也意味著中山大學學部制改革正式啟動。
2023年1月,中山大學綠色化學與分子工程研究院揭牌成立。2月8日,中山大學-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揭牌成立。3月28日,中山大學成立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理學部、工學部、信息學部。至此,中山大學七大學部全部上線,標志著中山大學正式進入探索“學?!獙W部—院系”三級學術治理體系階段。
2023年6月10日,中山大學極地環境立體觀測與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揭牌。
以上數據源自官網,相關數據統計截止日期為2023年6月,具體請以官網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