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發展
鎮行政區域面積5760公頃,總耕地面積2338公頃,農作物以小麥、玉米、雜糧、豆類和棉花為主;2002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659公頃,有效灌溉面積1412公頃,糧食播種面積2556公頃,糧食總產量11197噸;經濟總收入155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99元。鄉鎮企業方面,2002年,鄉鎮企業有692個,營業收入總額4590萬元,主要企業有石料廠、綜合廠、機械廠、洗煤廠等。文教衛生方面,2002年,全鎮共有學校32所,在校學生8060人,教職員212421人,有醫院、衛生院2所,各村均設有衛生所。廣勝寺鎮駐有山西焦化集團有限公司、山西焦化集團臨汾建材有限公司、山西霍泉化工有限公司等國有企業。
歷史文化
該鎮還有著名的游覽勝地——廣勝寺,1961年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駐有文物管理所。該鎮坊堆村有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1954年發掘出周初的甲骨文,1982年又發現甲骨3塊。歷史學家李學勤曾說過,坊堆甲骨的出土,是我國第一次發現的周初的甲骨文,其意義是非常大的。此外,還有道覺遺址、圪垌遺址、南秦遺址、早覺村門樓、二郎廟、下莊的關帝廟、北秦的戲臺等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鎮的石橋、封里兩村為三國時期名將徐晃的封地,油耳山的許由洗耳、封里的徐晃忠義、李世民在石橋馬失前蹄、小唐王在南秦抽麻射雞等典故廣為流傳。
主要景點
元代壁畫
繪于明應王殿南壁東側。表現力一個散樂班正在登臺謝幕的場景。戲臺為前臺后幕,頂懸“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的橫批。散樂是元代流行的元雜劇,正中主角“忠都秀”是領班藝名,為女扮男裝。畫中11人,從頭戴冠飾、臉譜鬢須、服裝道具,可看出生、旦、凈、末、丑角色皆備,行當齊全。這是我國目前唯一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戲劇壁畫,反映出元雜劇在古平陽地區的興盛,尤為珍貴。所以被專家譽為廣勝寺之一絕。
下棋圖
下棋圖繪于明應王殿西壁北側。畫面中所表現的是700多年前人們使用的棋盤和棋子,棋盤似“楚河漢界”而棋子卻類似于圍棋。這幅圖為研究我國古代棋類的發展和演變,提供了極為形象的資料。
捶丸圖
捶丸圖繪于明應王殿西壁北側。從球場環境、球丸大小、球窩形狀、球仗式樣以及撿球人的姿勢和擊球人數看,它是我國關于捶丸運動的最早圖畫記載。據有關專家推斷,我國古代的捶丸運動與當今的高爾夫運動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
水神廟
水神廟是祭祀霍泉神的風俗性祭祀廟宇,包括山門(元代戲臺)、儀門、明應王殿等建筑。在明應王殿內,除塑有明應王像和侍女、大臣等泥塑外,殿內四壁還繪滿了各種內容的元代壁畫。這是“我國古代惟一不以佛道為內容的壁畫孤例”。在南壁東側繪有一幅“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的元代戲劇壁畫,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惟一的大型元代戲劇壁畫,它是研究我國戲劇發展史和舞臺藝術的少見資料,被人們譽為廣勝又一絕。1998年,該畫與古壁的打球圖同時被編入《中國歷史》教科書。
霍泉
下寺門外即是霍泉,據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霍水出自霍太山,積水成潭,數十丈不測其深?;羧F由海場、分水亭、碑亭組成。海場為水源池塘,面積約80平方米,依山修筑,源頭圍護其中,秒流時四立方米,灌溉十余萬畝糧田。池前有分水亭。亭下用鐵柱分隔十孔,是當年洪洞、趙城兩縣分水的交界處,南三北七,實測流量相近,這是歷史上解決兩縣爭水糾紛的遺跡。碑亭內碑文記載分水情況,碑陰刻分水圖。解放后成立專門機構,水源得到合理使用。
飛虹琉璃塔
廣勝寺現存飛虹塔琉璃塔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是目前全國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琉璃塔。早期我們熟知的83版《西游記》中那集《掃塔辨奇冤》正是取景于此神塔。飛虹塔屹立于山門的正面,呈八角形共13層,塔身高47.31米。塔身由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檐。 全身用黃、綠、藍三彩琉璃裝飾,一二三層最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薩、金剛、花卉、盤龍、鳥獸等各種構件和圖案,捏制精巧,彩繪鮮麗,至今色澤如新。檐角均掛有風鐸,微風吹拂下能發出悅耳的鈴聲。塔頂建有鐵制法輪,中鑲風磨銅塔剎,約重67.2市斤。塔中空,有踏道翻轉,可攀登而上,設計十分巧妙,為我國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臨汾盆地八級地震,此塔安然無恙。能夠保存如此完整、精美的琉璃塔,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寺院金藏
全國的佛教寺院成千上萬,為何山西洪洞廣勝寺卻著稱全國,聞名世界。其原因在于這座佛寺早在八百多年前即元世祖中統二年(1261),就供養有一部《金代大藏經》簡稱《金藏》,因廣勝寺原屬趙城縣,故定名《趙城金藏》。
1933年,高僧范成和尚到廣勝寺,在藏經柜中發現了這部塵封了幾百年的金代大藏經,但此時的《趙城金藏》只剩下5000多卷,盡管如此,依舊引起世界轟動。
1942年,廣勝寺愛國僧人與八路軍共同譜寫了一曲保護《趙城金藏》可歌可泣的壯歌,在日本人的重重包圍下,將《趙城金藏》護送至解放區?!囤w城金藏》即現在《中華大藏經》之底本,具有極高的藝術文化價值。
文物保護
廣勝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著名的佛教圣地,多年來他們始終堅持景區開發和文物保護并重的原則,加大對全寺的開發保護力度,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廣勝寺的11座殿堂中,屬于中國四大名塔之一的飛虹塔是最為核心的建筑,始建于東漢,高47米,共13層,塔的外表全部鑲嵌著琉璃構件,一層一組圖案,形式多樣、色彩絢麗,居全國的琉璃塔之首,璀璨奪目的飛虹寶塔和舉世無雙的《趙城金藏》以及全國最早、最大的元代戲劇壁畫等珍貴文物吸引著來自各地的游人前來旅游觀賞,每年僅門票收入就可達120萬元以上。
作為同故宮博物院同年列入的全國首批重點保護文物,廣勝寺始終堅持保護第一、搶救為主的方針來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工作,他們積極向各級文管部門爭取資金,對寺院的文物進行修繕和維護,在全寺11座殿堂內安裝了監控設備,配備了消防設施,除去一支專門的安全巡邏隊外,全寺的140名工作人員人人都是安全員和消防員,有效地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資源。